糖尿病足切口的设计(3)---“杨氏扩散(Yang’s Diffusion)”

17 9月 2019
Author :  

十六点五 中山二院糖尿病足中心

足底溃疡是糖尿病足治疗的难点。尤其是足跟。从理论上讲,足底的组织结构较足背要致密很多,其具有很强的对于损伤的防护及对于细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即使在糖尿病状态下,也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但是足底有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足趾部分,也就是足背皮肤与足底皮肤交界的地方,其防御能力较弱,而且足趾是人体的最远端,血运本来就比较差,在糖尿病状态下,很容易导致足趾的破溃及坏死。而足趾一旦形成感染,感染灶很容易沿着足底筋膜扩散,我们称之为“杨氏扩散(Yang’s Diffusion)”(如图1)

图1:杨氏扩散示意图

对于“杨氏扩散”:

首先要注意不要漏诊,尤其是当足趾无论是“干性”坏疽还是“湿性”坏疽,都要从顶端开始用14号弯钳在足底部分探查(图1中红圈区域)。

其次,“杨氏扩散”是按照绿色线路进行扩散的,由于足底组织结构的致密性,因此,杨氏扩散是逐步形成的,最开始出现在足前掌,如果没有得到合适的治疗,将突破到足弓处。

其三,足弓部分是足底组织最疏松的部分,当脓液到达足弓处,由于足跟的组织结构更致密,一般脓液的流向会转向内踝,在足底划出一条曲线。

其四,如果这时候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扩散方向按照图一中蓝线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向踝关节方向扩散,一旦沿着小腿突破内踝(其实很容易突破,踝关节附近的组织非常疏松,有可能导致小腿的坏死性筋膜炎),另一个方向是向足跟方向扩散,一般是先向内踝方向扩散,如果还得不到有效治疗,将向足跟方向扩散(图2-1,图2-2)。

其五,在这种情况下还不能得到合适的治疗,感染将侵犯构成踝关节的韧带,使韧带水肿、松弛、坏死,最终进入踝关节腔,导致化脓性踝关节炎,到了这个时候,杨氏扩散在足部的扩散达到了顶点,进一步的扩散就是整个小腿。

 

图2-1,杨氏扩散:向足跟方向扩散。

图2-2 杨氏扩散向足跟扩散后的情况

 

由于足底组织的致密性,一旦感染,很难控制,以目前最好的控制方法就是切开。因此,对于杨氏扩散的第二个关键点就是采取合适的方法切开足底,建立良好的引流,越早切开效果越好,如果形成化脓性踝关节炎的时候,基本上就只有高位截肢了,而且要尽快截肢,对于糖尿病足导致的化脓性踝关节炎,几乎没有可能保足(见图3-1,图3-2)(详见《同步报告病例4:没有最烂,只有更烂。一个危重足患者保脚经历(第十三回)》)。

图3-1 踝关节化脓关节炎后,导致踝关节脱位。

图3-2 踝关节的MRI,可见足舟骨、距骨、骰骨都完全或部分被细菌“吞噬”,还有踝关节骨及跖骨骨髓炎,因此,与患者及家属再三商量后,终于在3月21日做了左膝关节下10CM平面的截肢。

 

那么对于杨氏扩散切开的设计有什么方法呢?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沿着窦道,全切开,见图4-1,图4-2。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方便清创方便装负压,但最大的坏处是创面太大,有可能破坏足底的血管网,导致脚趾坏死,而且愈合困难见图4-3到图4-5,同时暴露过多,导致大量的体液丧失(虽然糖尿病足的创面比较烧伤创面要小很多,但小数怕长记,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年龄大,愈合时间长,不大的创面长期不愈,其体液的丧失也是非常可怕的),最终患者通过不懈的治疗(图4-6),还是能够愈合,但代价比较大。

图4-1 杨氏扩散的示意图

图4-2 沿窦道切开

图4-3 脚趾缺血性坏死

图4-4 逐步清创

图4-5 创面稳定

图4-6 经过2年半的努力,最终愈合

 

2070 Views
伤口世界

电子邮件地址 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