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和1896年居里夫妇发现镭开始,放射线便开始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肿瘤的放射治疗是利用各种放射线,包括X线、γ线、中子束、电子束、负π介子束及其他重粒子照射肿瘤,以抑制或杀灭癌细胞的治疗方法。目前,放射治疗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资料统计,大约有70%的肿瘤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简称为放疗)。急性放射性皮炎是肿瘤放疗常见的副作用,头颈部病人放疗皮肤和黏膜炎发生率为91.4%,因损伤严重而中断治疗的发生率38. 1%。
急性放射性皮炎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照射范围、总剂量、射线种类及正常组织或器官耐受程度有密切关系,此外,相关因素还有吸烟,吸烟的患者放疗中细胞的再氧化能力降低,且尼古丁本身可引起表皮血管的收缩,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肿瘤分期越高,肿瘤越大,手术对周围组织损伤越大,伤口愈合越困难;放射性皮炎还与血糖水平增高、同期化疗等多种因素有关。
急性放射性皮炎如果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有些导致放疗中断,影响疗效。
一、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机制
为了便于理解,通常把正常组织的放射效应分成两种主要类型。早期反应和晚期反应。
早期反应多发生于更新快的组织,如口腔黏膜、消化道黏膜组织和造血系统。
晚期反应主要发生于更新慢的组织,如肺、肾、心脏、中枢神经系统。
有些组织同时存在早期和晚期反应的发生机制,例如皮肤,除了早期的上皮反应还会发生严重的晚期损伤(如纤维化、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
因此,同一器官,可以顺序地发生不同类型的损伤,其发生机制和靶细胞均不相同。
根据正常组织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及对照射的不同反应性,一般将正常组织分为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两类。
早反应组织的特点是细胞更新很快,因此照射以后损伤很快表现出来,这类组织的α/β比值通常较高,损伤以后是以活跃增值来维持组织中细胞数量的稳定,进而组织损伤得到恢复。
晚反应组织的特点是这些组织中细胞群体的更新很慢,增值层次的细胞在数周甚至一年或更长时间也不进行自我更新(如神经组织),因此,损伤很晚才会表现出来。晚反应组织的α/β比值通常较低。
二、放射性皮炎的评分标准
按国际抗癌联盟急性放射皮肤反应评分标准
0度:皮肤无变化;
1度:轻度红斑、出汗减少、干性脱发、滤泡;
2度:明显红斑、触痛、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
3度:皱褶以外部位融合性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
4度:溃疡、出血、坏死。
按国际抗癌联盟皮肤晚期放射损伤分级方案
0级:皮肤无变化;
1级:轻度萎缩,色素沉着,些许脱发;
2级:片状萎缩,中级毛细血管扩张,完全脱发;
3级:明显萎缩,显著的毛细血管扩张;
4级:溃疡;
5级:直接死于放射晚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