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易于合并的“老年综合征”

09 12月 2019
Author :  

原创: tjx 糖尿病天地  

疾病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尤其是糖尿病,如果糖尿病患者不积极控制血糖,可能会导致多种并发症,而各种并发症之间也会有密切的关系,如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许多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眼底病变;如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都会出现高血压。

 

 

老年综合征一般是指老年人由多种疾病或多种原因导致的同一临床表现的老年病症,常见综合征有跌倒、痴呆、尿失禁、谵妄、晕厥、抑郁症、疼痛、失眠、药物乱用和老年帕金森综合征等,而糖尿病与这些疾病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糖尿病与跌倒

 

老年人跌倒发生率高、后果严重,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报道: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0%每年至少跌倒1次,其中近半数会再次发生跌倒;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跌倒还逐渐增加,8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高达50%,其中5%~10%的倒跌可导致骨折。因此,预防跌倒是老年人及其家属必须重视的健康问题。

 

低血糖  当糖尿病发生低血糖时,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症状,如神志改变、意识障碍、抽搐和昏迷,这些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跌倒。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低血糖发作的典型症状、自救措施,要定期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作时危险发生。

 

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眼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患者视物模糊的常见原因有糖尿病视网膜病、眼屈光改变(近视、远视、老花)和白内障。屈光改变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患者,血糖剧烈波动时,可出现视力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眼底出血,如出血点在玻璃体,出血量较少,患者可能出现视力轻度下降;出血量多,视力可能仅存光感,视力也与出血部位有关系。视物不清可能会导致老年人被障碍物绊倒。

 

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可能会表现为肢端无力,麻木,还可能会出现深感觉障碍,如有脚踩在棉花上的感觉,动作不协调等,这些情况容易导致患者跌倒。

体位性性低血压  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植物神经病变,心血管反射异常,患者从卧位起立时,收缩压下降大于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20毫米汞柱,此时患者常感头晕、软弱、视力障碍,或易昏倒,甚则发生休克。

 

糖尿病与痴呆

 

海外有研究发现,糖尿病可以减缓大脑反应速度,所有年龄层的成年糖尿病患者的大脑机制在执行机能和反应程度这两个精神功能领域都存在问题。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老年痴呆会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并且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智力训练延缓大脑衰老  要想保持头脑灵活,就要多动脑用脑,延缓大脑衰老。看书、读报等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人的记忆力,而喜爱阅读的老人从书籍获得的知识与精神享受也是他们的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无论是从对记忆力的提高还是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来说,阅读很重要。

 

听音乐  不仅能使人心情愉悦,也是治疗老年痴呆的好方法。研究表明,音乐可以通过听觉系统作用于大脑边缘系统、内分泌中枢网状系统,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处系统都得到调节。现已证实,在对老年人特别是老年痴呆症患者的防止记忆力退化的治疗中,音乐记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下象棋、练字、跳舞等爱好都可以防止脑老化,提高大脑灵活度,总之一定要让大脑起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高发的疾病,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脑缺血缺氧等原因均可导致脑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影响患者智力与生活能力。糖尿病患者要清淡饮食,低脂低盐,定时进餐,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脑血管疾病能起到重要的预防作用。

 

糖尿病与尿失禁

 

关于尿失禁,有些人会觉得尴尬而不好意思就医。其实尿失禁不仅会由泌尿生殖系疾病引起,糖尿病同样会造成尿失禁。正常人体排尿是在自主神经的支配下,通过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运动完成的,长期的高血糖可以损害支配膀胱的尿道的自主神经,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膀胱逼尿肌或尿道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两者功能不协调,从而引起排尿功能障碍。尿失禁是由尿道括约肌失控引起的,患者表现为尿频、小便淋漓不尽,患者往往憋不住尿,膀胱有点尿就会不自主地流出来。

 

应对糖尿病引起的尿失禁,患者需要积极治疗糖尿病,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遵照医嘱服用神经营养药物和肌肉收缩药物;坚持进行锻炼骨盆肌肉的运动(如凯格尔运动);按时饮水和排尿,无论有无尿意,每隔34小时排尿1次等。

 

糖尿病与抑郁

 

老年抑郁发生在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是很普遍的,通常伴有一些躯体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或者两者皆有;患抑郁的老人有很高的自杀率。老年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为:

 

核心症状(至少需要1条):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感到抑郁;对几乎所有活动感到快感缺乏或者兴趣明显下降。

 

附加条件:显著的体重降低或增加,或食欲增加或减退;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疲倦乏力或缺乏精力;感到无用,或有不恰当或过分的自罪;思维或注意集中能力减退,或由于不决;反复出现死的想法或自杀的念头。

 

如果老年人符合以上5条及以上症状,并且持续超过2周,即可诊断为重性抑郁。(内容来源《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

 

抑郁症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困难。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后,会加重原有病情,增加治疗费用,加重孤独感,使患者对糖尿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血糖控制不良,又增加了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治疗,两者必须兼顾。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心理治疗合并抗抑郁剂治疗。由于各类抗抑郁剂均会不同程度影响食欲、体重、血糖控制水平、认知功能和性功能,使用时应咨询医生,严密监测,及早摆脱不良心理,恢复自信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与疼痛

 

很多老年人,由于慢性病缠身,难免会出现身体疼痛,如腰疼、腿疼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与长期高血糖以及微血管病变有关,可表现为对称性的手套样或袜套样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后期可表现为感觉减退甚至消失。

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除了下肢疼痛,还会伴有肢体发凉感,下肢皮肤表面的温度降低,皮肤色泽呈暗紫色,严重时还会影响走路,最终导致足部溃烂坏死。 

 

不宁腿是指不论坐位还是卧位,腓肠肌深部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感觉。下肢的这种不快感活动时减轻,安静时又会再现。常常是不宁腿与肌痉挛同时存在,发作时患者常难以忍受,严重影响休息和睡眠。

 

周围动脉病变  有严重周围动脉病变的患者可以出现间歇性跛行的典型症状,即行走不远即感下肢肌肉酸痛,止步休息则疼痛缓解,继续行走一段距离则再次出现下肢肌肉酸痛。

由糖尿病引起的疼痛,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也就是要控制好血糖,改善病症。如果需要服用止痛药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糖尿病与失眠

 

失眠症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和/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感不满意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失眠症可孤立存在,或与精神疾病、躯体疾病或药物滥用共病。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失眠,可能会存在以下原因:(1)糖尿病患者长期处在高血糖的状态,植物神经容易受到刺激,引起神经病变,造成一系列的神经损伤和功能紊乱,最终导致失眠。(2)部分糖友有长期服用安眠药的习惯,时间久了会产生药物依赖性(药物依赖性是由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要连续或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它反应),停药后可能会加重失眠。(3)不良情绪导致的失眠,有些糖友由于患病时间长,经济负担重,躯体能力差等原因,往往出现否定自己、放弃、绝望等心理障碍,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造成内分泌激素混乱,加重血糖的不稳定情况,从而加重失眠程度。

 

糖友除了积极控制血糖来缓解失眠,还要注意一些生活方式,促进睡眠。(1)合理安排睡眠:坚持每天在同一个时间睡觉、起床,可以每天设置提醒睡觉及起床的闹铃。(2)选择正确时间锻炼:一些糖友有保持日常锻炼的习惯,但如果在睡觉前锻炼,可能会影响您正常入睡,所以建议糖友们避免在睡觉前2个小时内运动。(3)睡前不喝咖啡、不吸烟:咖啡中的咖啡因和烟草中的尼古丁对神经有刺激、兴奋作用,人体要想完全消除这些物质的影响需要8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晚上要避免喝咖啡、吸烟。(4)不要借助酒精催眠:酒精虽然有催眠作用,但是也会影响人正常的睡眠周期。也许借助酒精很快就会让您产生睡意,但是很可能会让您半夜睡不着觉。(5)黑暗的环境有助于睡眠:当人处于黑暗环境当中时,比较容易入睡。所以睡觉时可以用遮光窗帘遮挡住卧室外的光线,也可以选用眼罩,这样都可以帮助您尽快入睡。(6)睡觉前做好准备工作:睡觉前您可以洗一个舒适的热水澡来缓解身体的疲乏,睡前读些书或者听听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您尽快入眠。(7)难以入睡时不要紧张:如果您在床上躺了超过20分钟,仍然睡不着,放松心情,不要紧张。紧张的情绪会使您更加难以入眠。(8)睡觉之前小便一次:由于高血糖、高血压等情况会使患者夜尿次数增加,所以您在临睡觉前尽量不要喝水,在睡觉之前也要小便一次,以减少半夜去厕所的次数,提高睡眠质量。

 

糖尿病与药物乱用

 

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从而与年龄具有一定关系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关节炎、糖尿病等的发病随之增加。患病多,需要服用的药物也会增多,因此老年人多存在药物乱用。

 

老年糖友服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一些药物会促进降糖效果,一些药物会减弱降糖药的降糖效果。(2)注意降糖药物的副作用,如果您对正在服用的降糖药物的副作用不是很了解,可以认真查阅该药的说明书。(3)如果您觉得每天服用的药物次数与数量过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复方制剂,这类药物具有改善服用药品依从性、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用药费用等优点。

 

糖尿病与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老年人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左右。该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首发症状通常是一侧肢体的震颤或活动笨拙,进而累及对侧肢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此外还可伴有大量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便秘、抑郁、睡眠障碍等。随着病程的进展,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逐渐加重,至疾病后期常出现运动并发症,包括药物疗效减退、开关现象、异动症等。疾病后期患者常因平衡障碍、跌倒、冻结步态、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等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甚至长期卧床,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开关现象是指帕金森病患者长期应用左旋多巴类药物后出现的药效波动现象,是该类药物产生的一种副作用。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肢体僵直,运动不能,就像断电一样,比如在走路时突然迈不开步子,脚上好像戴了脚镣铅锤,举步维艰。时尽管未加用任何相关治疗,而突然活动正常,肢体僵硬消失,可以自如活动。这种变化速度非常快,且不可预测,如同电源开关一样,临床上形象地称这种生理现象为开关现象。

 

有研究认为,长期高血糖状态以及胰岛素抵抗可引起脑内多巴胺浓度的改变从而导致神经变性,可引起帕金森病。

 

 

671 Views
伤口世界

电子邮件地址 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