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正在从临床信息化走向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再加上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关注自身健康的需要,更加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产业的持续性发展,并且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可观的,相关医疗工作者应当全面地了解物联网的特征。例如,我校积极研究并推动本地一些养老服务机构利用物联网智慧养老平台作为养老服务中的一种新模式,给养老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希望更多的医疗机构和组织将物联网作为常规内部工具,使物联网可以真正地推动医疗领域的持续性发展,凸显我国当前信息化的特征。
1. 物联网的简介
物联网主要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进行技术的创新而得到的一种新型产物,物联网主要是指各种信息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等各种装置和技术,可以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实时搜集,并且还可以对相关系统进行全面监控,在物联网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光和热来对一些生物和化学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并且通过互联网的连入实现物与物或者是物与人之间的广泛连接 [1]。物联网是基于传统电信网信息载体的一个新兴产物,并且物联网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根据人类的需求来寻找相关的物理对象,形成较为完善的互联互通网络。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改革和创新,使物联网具有当前信息化时代的特征。从医疗领域来看,物联网主要是指可以帮助医院的工作人员进行智能化医疗的实施,并且还可以对医院的运行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工作,在将物联网应用于医院内部时,可以将医疗信息和药品信息等重要信息进行全方位的采集、处理和储存,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院中时可以全面地对医患信息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病人的既往病史、各种检查治疗记录以及药物过敏等电子档案,医生和护士可以对病患生命体征以及治疗等内容进行实时的监测,防止在后续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用错药的情况,并且物联网技术还可以自动提醒护士到了一定时间内要给病人发药,全面实现了医院管理的智能化。因此,相关医院的工作人员应当全面地了解物联网技术,将物联网和医疗系统进行深度的融合,从而促进医疗领域的智能化发展。
2.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困境
将物联网应用于医疗领域中,最主要的优势是物联网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并且对一些信息的感知功能也是较为完善的。在物联网的感知网络层,核心技术相对来说是比较成熟的,在网络传输层通过一些基础性的物联网技术也可以满足医疗领域的需求,在当前时代下,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尽快根据医疗行业对物联网技术的要求来对物联网应用体系和应用系统进行规范化的建立,针对当前医疗行业物联网技术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在建立该系统时,既要依托各行业的技术标准,又要凸显医疗行业的特色 [2]。例如,在物联网系统中要包含体系架构、组网通信协议或者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具体的建设标准还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医疗水平来进行系统的构建,例如,一些区域的医院为了使医疗设备的干扰最小,可以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并且还要对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进行全方位的考虑。例如,在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相关领导人员根据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对传感器网络标准委员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旨在尽快完成并且提交面向医疗行业的物联网系统标准研究报告,其他区域的医院应当看到这一形势,尽快地构建较为完善的物联网系统和物联网标准化体系。
除此之外,在医疗领域中,物联网应用于电子病历时还存在诸多问题。电子病历在医疗物联网中的重要程度是非常高的,但是在一些医院中,电子病历的储存和流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在当前物联网环境下,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构建较为完善的物联网医疗信息化体系,从而实现电子病历的移动效果。将物联网融入医院的电子病历中,应当包括病人的基本信息和医疗信息等,并且还要对病人的就诊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在将病人的信息进行收集之后,应当进行妥善的储存,这样才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及时将病例读出。从中可以看出,电子病历是当前医疗物联网的研究重点,相关细节性问题还有待研究,比如储存介质、储存容量和格式化数据等内容,并且还需要相关医疗工作者根据医院电子病历的格式来进行物联网系统的设置。在后期,还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利用物联网数据库随时收集和下载有关病人的信息,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性特征。
3.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中的发展前景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中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根据当前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来对物联网系统和物联网体系进行不断地创新和完善。在对物联网系统进行完善的过程中一定要着重突出物联网的特征,并且还要明确医疗物联网的对象以及信息的交互系统,例如,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白春学教授提出物联网这种全新的诊疗系统可以使患者的被动治疗转换为及早主动质量模式,并且还可以将整个整治工作的成本降到最低,特别是对于一些发达地区看病难、住院难的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3]。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也在当前时代下提出了健康物联网,并且指出在近几年医疗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人类疾病进行健康的联网管理模式,并且将物联网融入医疗领域中还可以构建相对便利的网络系统,使人民群众出现一些小病时通过网络就可以解决。上述概念的提出,为我国当前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相关研发人员应当根据当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来加大对物联网的研发力度,例如,采用物联网的无线传感技术将医院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实现信息沟通的高效化,并且采用统一的感知医院标准规范层和信息层,从而构建较为系统的物联网管理体系,并且在这一物联网系统中还可以实现无边界的会诊,对于病人的一些疑难病种问题可以进行在线讨论以及提前预警,从而建立一种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促进我国医疗领域的发展。
4. 物联网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4.1 病人身份匹配和监护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当前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当前大部分的医疗行业中,一些医院也越来越多地开始使用物联网技术来提高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并且医疗行业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行业,不允许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任何错误,正是由于医疗领域的特征才使物联网得到了广泛运用。将物联网应用于医疗领域中,病人身份匹配和监护管理系统的效果是非常突出的 [4]。病人身份匹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病人在入院时通过入院注册系统进行身份信息的录入,并且还要佩戴唯一的电子标签腕带,当病人戴上之后,电子腕带发出的信息可以随时被无线物联网网络探测到,并且医护人员还可以利用物联网系统随时调取病人的身份信息,方便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良好管理。与此同时,电子标签还有远距离识别性的特征,病人在戴上这一标签之后,当发生了非正常的脱落之后,这一信息可以及时上传到监控台,并且引发报警,当病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离开护理区域时,也可以引发预警,这样可以实现对病人的良好管理。随着物联网探测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广泛运用,病人在佩戴标签时可以实时地处于医疗监护状态下,这样医院才可以为病人提供良好服务。并且在夜间,假如病人在无人陪伴的场景下,相关医护人员也可以了解病人的状态,从而给病人提供良好的监护和关怀。当病人在医院中发生了一些紧急情况时,腕带也会发出相关的提示,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及时采取相关的急救措施。
4.2 血液管理系统
血液是医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也是多种疾病传播的渠道,因此为了防止血液传染情况的发生,大多数工作人员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医疗领域中来加强对血液的管理,并且血液管理问题也是一个不能出错的工作,但是在血液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可变的因素,因此在将物联网应用于医疗领域中,加强对血液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医疗领域中,对血液进行管理,主要是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来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和处理。这项技术可以对血液采集和储存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使整个血液保护工作具有透明性的特征,可以有效预防血液出现感染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4.3 移动医疗
为了满足当前时代下人们对医疗的需求,将物联网应用于医疗领域中,最受好评的是移动医疗,移动医疗是为了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医疗体系,在医疗健康领域中可以通过腾讯的微信智慧医疗或者阿里巴巴的未来医院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在线沟通和交流,在移动医疗体系中,可以对慢性病患者进行远程救助,并且还可以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实时的监控,当患者通过物联网和医生进行一对一沟通和交流时,整个对话过程以及病人的信息会全面录入到物联网体系中,从而方便医护人员开展后续的治疗。
5. 结论
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领域中的病人身份匹配和监护管理系统、血液管理系统、移动医疗等,有效地提高了我国的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使我国的医疗领域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展现了信息化时代下的医疗发展水平。能够满足医疗健康信息化,以及医疗设备与用品方面的需求,从而有效地解决医疗平台在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避免医疗安全生产隐患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刘晓静,杜春玲,陈智鸿,等 . 物联网医学在哮喘管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J]. 复旦学报(医学版),2019,46(1):98-
[2] 曹茂诚,王军敬,杨云智 . 超宽带位置服务技术在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医疗设备,2017,32(12):115-118+123.
[3] 李浩源,贾纳尔,孙涛 .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医疗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J]. 数码世界,2016(10):66-69.
[4] 陈茜 . 物联网时代智能医疗在健康检测仪中的应用研究[J]. 工业设计,2016(11):95+97.
作者简介:严林淯(1998-),男,汉族,江西新余人,本科,研究方向:物联网;通讯作者:林治(1972-),女,汉族,江西新余人,讲师,就职于护理与康复学院,本科,研究方向:医学。
免责声明:本文献转载于现代信息科技2020 年 1 月 10 日第4卷 第1期,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主要用于阅读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权,请告知删除。